坐擁億萬身家的慈善家比爾·蓋茨為了疫苗和援助項目不惜花重金,但他也知道,金錢買不到更豐富的知識。
所以,每年夏天(以及每逢節假日期間),蓋茨都會分享一份閱讀清單,打著沙灘讀物的旗號介紹令人大開眼界的概念。這算不上什么秘密,但蓋茨每年都會佯裝出驚喜的樣子。他在個人博客蓋茨筆記(Gates Notes)上寫道,“當我整理好今年夏天的推薦書單時,我發現其中幾本書探討的都是一些重大的問題。”
事實上,今年他還列出了幾個核心問題,讀者們可以在這些大部頭里找到答案。“天才的訣竅是什么?好人為什么沒有好報?人類從哪里來,又往哪里去?”
以下書目似乎按先后順序解答了這幾個問題。從列奧納多·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的傳記,一位女性抗擊癌癥的回憶錄,到借鬼魂之口虛構敘述亞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人生的其中一夜,甚至還有一本解釋生命起源與發展的書。以上只涵蓋了4個主題,那么不妨把第5本書視為呼吁采取行動的號角。此書作者是去年去世的全球健康專家漢斯·羅斯林(Hans Rosling)。它回過頭來探討了一些經驗教訓,更為直接地闡述了每個人都有能力為世界多行善舉。
《列奧納多·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
作者:沃特·艾薩克森(Walter Isaacson)
[封面圖:西蒙與舒斯特出版公司(Simon & Schuster)]
作為全球最受敬仰的畫家兼思想家,達·芬奇基本上靠自學成才,500多年前的技術局限性并未限制他對世界運轉原理的猜想。正如蓋茨所寫,“當他渴望了解一件事情時,無論是通過心臟的血流亦或是啄木鳥舌頭的形狀,他都會密切觀察,記下自己的想法,試著尋找答案。”好奇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可貴,尤其是在互聯網時代。
《萬事皆有因,以及其他我愛聽的謊言》(Everything Happens for a Reason and Other Lies I’ve Loved)
作者:凱特·鮑勒(Kate Bowler)
[封面圖:企鵝蘭登書屋(Penguin Random House)]
當一位杜克大學神學院(Duke Divinity School)的教授被診斷出結腸癌第四期時,她努力去接受這種偶然事件的隨機性,也試圖摸索最終如何控制這種隨機性。蓋茨認為,“有些‘為什么’是無法用事實給出滿意答復的。”在他看來,這本書闡明了過分注重因果思維的風險。鮑勒在一個門諾派教徒家庭中長大,家人認為堅定的信仰往往能夠得到切實回報。這樣的成長環境賦予她幽默、無奈而又極為可貴的思考視角。
《林肯在中陰界》(Lincoln in the Bardo)
作者:喬治·桑德斯(George Saunders)
[封面圖:企鵝蘭登書屋]
這本奇幻小說的前提設定和文風一樣不落俗套。故事發生在一夜之間,美國內戰剛剛開始,亞伯拉罕·林肯總統來到了最近離世的11歲兒子下葬的墓地。隨后,鬼魂出現了,故事主要以類似劇本的對話方式展開。如蓋茨所寫,“總統重新認識到,他把別人的兒子送上戰場為國捐軀,給其他家庭制造了悲劇。他必須做出選擇。戰爭應該繼續嗎?如果應該,我們如何保證最終的結果值得我們付出如此沉痛的代價?”
《起源故事:萬物之大歷史》(Origin Story: A Big History of Everything)
作者:大衛·克里斯蒂安(David Christian)
[封面圖:利特爾與布朗出版公司(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歷史學家大衛·克里斯蒂安擅長把復雜的世界歷史講得深入淺出,通俗易懂,所以他2011年的歷史學TED演講已被瀏覽超過800萬次。這本書是這種能力的進一步延展。正如蓋茨在書評中所寫,克里斯蒂安更注重改變的起始瞬間,比如他解釋了大爆炸的物理學和化學原理,以及人類從單細胞生物進化成辨識度更高的靈長類動物背后的生物學和人類學道理。對于受到啟發的教師、父母或終生學習者,蓋茨還推薦了克里斯蒂安所開設的免費在線課程。
《事實真相》(Factfulness)
作者:漢斯·羅斯林、歐拉·羅斯林(Ola Rosling)和安娜·羅斯林·洛恩朗德(Anna Rosling Ronnlund)
早在4月份,蓋茨就推薦過這本書,還專門單獨撰寫了一篇評論,強調它對未來改革家而言有著極大的鼓舞力量。蓋茨當時寫道,“這本書大部分篇幅都在闡述阻止人類以事實眼光看待世界的10種本能,從恐懼本能(我們更關注可怕的事物)到規模本能(獨立的數據看上去往往比實際更可觀)再到間隔本能(大多數人處在兩種極端之間)。針對每一種本能,他都提供了實用的建議,引導我們如何克服與生俱來的偏見。”
最后,當然少不了蓋茨式的經典總結:對全球許多人而言,生活真的在改善。但要繼續前行,我們還需要大量的想象力、靈感與投入。